close

內容來自sohu新聞

智能機市場首現季度同比下滑 中小廠商需防寒台北內湖農地貸款

最近,手機圈並不怎麼太平。這廂剛爆出百事可樂公司要做手機,另一廂則有消息稱,大可樂手機創始人丁秀洪離職,大可樂手機也已經宣告破產。此外,曾經聲稱要挑戰小米的百分之百也已淡出智能手機江湖,百度[微博]數億元的投資打水漂;錘子也自降身價推低端手機“堅果”等。種種跡象說明,中小手機廠商面臨的困境已經攤在人們面前。

早在2012~2013年,是智能手機增長的高峰期。在這個時期裡,眾多智能手機品牌湧現,據調查稱,那時國內品牌總數已經接近500傢。有業內人士曾向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表示,小米之所以大獲成功,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選擇在智能手機發展高峰期切入。

然而,這種勢如破竹、無往不利的態勢在今年開始慢下來。來自市場研究機構IDC公佈的數據顯示,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4.3%,僅9880萬臺,環比下降8%。這是6年以來,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次出現季度同比下滑的情況。

為瞭爭奪用戶群體,一方面迫使手機廠商不斷降低產品的售價,同時還要在較低的價位上提供較高的配置;另一方面,手機廠商開始向中高端方向轉型,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,塑造品牌價值。

過去,“性價比”是中小手機廠商的制勝法寶。據瞭解,大多集中在深圳,靠近產業鏈上遊,靠近組裝廠,代工廠能夠快速響應,進而進一步節約瞭成本,這是他們能存活的依據。

不過,這個法寶如今已經不能奏效,因為“中華酷聯米”也在強攻中低端市場,同時針對互聯網渠道推出性價比高的子品牌產品。比如小米的紅米2A手機,價格一度低至499元。借助低價手機的沖擊,小米終於在今年二季度扭轉瞭環比下滑的趨勢,實現環比和同比銷量增長超過30%的成績,並推動上半年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0%。

另一方面,有實力的廠商已經推出旗下中高端機型,特別是2014年華為Mate7在高端市場大獲成功,取得近千萬臺銷量和近百億利潤。在高低兩端的夾擊下,中小手機廠商的生存空間無疑在變小。

因此,業內人士給出的建議是,首先,中小手機廠商不妨將目光放得更開闊些,把海外市場作為主攻市場,必要情況下甚至可以徹底放棄國內市場;其次是針對細分領域做市場細化,比如拍照手機、音樂手機、兒童手機等等;再次就是借力運營商渠道,為運營商提供定制的智能手機,從而快速提升出貨量。



(責任編輯:田欣鑫)

新聞來源http出國遊學貸款信貸年息信貸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://business.sohu.com/20151017/n423479409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aulinec50 的頭像
    paulinec50

    paulinec50的部落格

    paulinec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